第949章 东南的任务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和事佬。内阁有内阁的诉求,地方有地方的苦衷,朕站在中间,帮你们调解折中。
    都是朕的子民,你们应该能相信朕吧。」
    众臣连忙应道:「臣等绝对相信皇上,定能秉公持中。」
    我们能说什麽?
    「现在我们君臣坐在一起,说说你们的诉求,朕就在这里,亲耳听听,看看你们的诉求合不合理。
    如果合理,朕一定会坚决支持你们。
    卓吾公,你先来说。」
    朱翊钧先对李贽客气地说。
    李贽此前是南京大学校长,一手把南京国子监建设成大明第三所新型大学,新学的堡垒。
    现在被补进资政学士,迁任应天府尹。
    但是朝野上下都知道,卓吾公是新学大宗师,他只是一位大思想家,在治政方面并不是行家。
    皇上迁任他为应天府尹,只是坐镇在南京,好让新学在文华鼎盛的江南继续推行。
    具体的政务,由少尹处置就好。
    应天府只有南京江宁上元两县,江南的句容丶溧水,江北的江浦丶六合,合计六县。面积比顺天府小得很多,人口也少一半。
    事少位重。
    李贽也清楚自己的定位,捋着胡须笑着答:「皇上,臣建议还是让凤鸣先说吧。
    江苏是东南翘首,每年赋税在大明举足轻重。」
    朱翊钧转头对杨令德说:「好,凤鸣你先说。」
    「皇上,诸位同僚,正月资政局全体会议上,皇上提出全国治政优化改革要抓大放小。
    什麽叫抓大放小,皇上在会议上也解释得很清楚。
    总的方略由皇上提出,在资政局和朝议局充分讨论制定。
    然后大的方略由内阁和少府监来实施,再次一点的方略由布政司执行,重点在于建立区域经济产业。
    这意味着什麽?
    意味着布政司需要改变职责。国朝太祖皇帝定制,布政司的职责是朝廷有德泽丶禁令丶承流宣播,下达于有司。
    承上传下。
    更多的是传达执行,以及上禀下情。
    现在不同,在执行资政局和内阁的经济建设以及其它政令外,还需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工农商振兴计划,完成本区域内的经济产业建设」
    朱翊钧连连点头。
    杨令德理解得非常不错。
    在自己的设计中,省一级的布政司确实要承担本省的经济建设决策。
    现在经过十年的万历新政,大明的工业革命已经火烧燎原,工商农蓬勃向上,坚实的基础已经打得非常扎实。
    现在进入新的建设阶段,就要「精细作业」。
    内阁制定的经济建设规划,都是站在全国的高度。
    现在各省的经济计划必须立足本省,从自身实际情况考虑去制定和实施。
    说白了,就是央企和省企要专注和深耕各自领域,进行有效互补。
    央企由内阁和少府监管理,省企就要由布政司进行布局和管理。
    这才是朱翊钧精心构思,把财权下放的重要原因。
    现在杨令德把这个原因很委婉地点明,也开始阐述起他们身为地方主政官员的诉求。
    「既然把一省的经济建设交给布政司,那我们肯定是希望手里的粮草弹药,多多益善。
    没错,江苏每年的税收很高,按比例算下来金额肯定是不菲,比安徽,比山东,比湖广要高得多。」
    众臣连连点头,说得没错。
    杨令德继续说:「分配的税收多,可用钱的地方也多啊。我们人口多,那麽要修的道路丶桥梁丶学校和医院也要多。
    这些民生机构都是按人口比例来定的,内阁是要检查的,不达标我们江苏是要被通报批评,仕途要受影响的。
    那麽修建这些设施要不要钱?以前内阁是全包干,现在开始分税给我们,肯定要把这块包袱甩给我们。」
    潘应龙笑着答道:「没错。
    按照正月资政局通过丶皇上御批的新的财政改革草案,除了直属礼部的高等院校,部分模范中小学,以及礼部和其它各部直属重点医院,其馀的省属高等院校丶大部分中小学校,以及各级医院,原则上由省财政负担。
    当然了直属内阁各部寺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内阁各部寺还是会列入预算,包干给钱。
    部分省份,内阁会给予民生补贴,不用担心。」
    杨令德双手一摊,「我没说错吧。」
    众臣响起轻轻的笑声。
    朱翊钧丶徐贞明等人也笑了。
    张四维脸上浮现着跟其他人一样的笑容,心里却在嘀咕着。
    这个杨凤鸣不愧是做过太常寺卿,经常接触皇上,把皇上的脾性摸得很清楚。
    这种会议上,就一定要大胆地把问题摆出来,不要怕当「刺头」。
    你摆出来的问题越多,引发的讨论越激烈,说明你深入思考,勇于任事,敢于担当。
    皇上反而会看重你!
    后生可畏!
    杨令德继续说:「既然把本省的经济建设任务下放给布政司,按照内阁的秉性,肯定不会放任不管,肯定有考核的吧。」
    潘应龙看着他点点头:「没错,肯定有年终考核。」
    「那就没错了,江苏经济条件好,经济建设的考核标准肯定定得高。
    朝廷和内阁对江苏寄予厚望,我们很自豪,可是压力也很大。
    完不成怎麽办?
    总不会一句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就能打发吧?
    可是我们要完成内阁制定的考核任务,除了全力以赴,没钱能行吗?
    不行!
    钱少能行吗?
    也不行!
    所以我们江苏的意见是,给我们加担子,增任务,我们欣然接受,这是我们做臣子,主政一方的责任。
    但是相应地要把粮草弹药给足,不能让我们赤手空拳去拼搏。」
    杨令德说完,众臣不由自主地热烈鼓掌。
    不愧是做过太常寺卿,这话说得真漂亮。
    掌声中,大家忍不住看向中间上首正坐的朱翊钧,期待他的回应。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