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国术演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我书里的细节描写,那我就不写细节了。
    从那以后,古龙的作品简洁得厉害。
    书中的年代没写、环境没写、很多细节都没写。
    比如:《天涯明月刀》。
    看上去,干巴巴的,全靠人物和剧情支撑整个故事。
    这种写法,给影视改编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编剧和导演都不知道他这些的故事应该放在哪个朝代的背景下来拍,做场景布置的时候,也有点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如何布置?
    曹胜每次想起这事,都怀疑这是古龙对那些编剧和导演的报复。
    他当然不会学古龙的这种写法。
    但也不会学卧龙生、梁羽生等传统名家的写法。
    他除了是一个写手,还是一个资深网文书迷。
    他很清楚很多读者都和自己一样,对中的环境等细节描写,都很厌烦。
    没耐心看那些枯燥的细节描写。
    但想要让读者在看的时候,脑中产生画面感,写的时候,细节描写又必不可少,怎么办?
    神机的写法,让曹胜明白该怎么写。
    可以少描写环境,将更多的细节描写……落在每一套功夫的细微处。
    简单说就是将每一套功夫,都掰开了、揉碎了写,将每套功夫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描写得很详细。
    并且,多用比喻,用各种比喻来描述每一招每一式,乃至每一套功夫的特点。
    比如:飞马踏燕这一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33章《国术演义》(第2/2页)
    《龙蛇演义》中,在描写这一记杀招的时候,主角先是看见飞马踏燕的雕塑,一匹奋蹄狂奔的骏马雕塑,其中一只凌空将要踏下的马蹄下,踩着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
    用这种雕塑,让读者直观地明白这一招的灵感来源和招式的大致模样。
    之后,是精通这一招的高手,现场给主角演示这一招是怎么施展的。
    这是进一步让读者了解这一招的打法和特点。
    再之后,是主角一遍又一遍苦练这一招。
    这又是更进一步地让读者了解这一招。
    如此再三,让读者在看这段剧情的时候,对这一招就了解得透透的,想到飞马踏燕这一招,脑中就能想象出这一招施展时的情景。
    最后,主角在和敌人对决到关键时刻,抓住一闪而逝的机会,在最合适的时机,突然全力施展出飞马踏燕,一经使出,立马逆风翻盘,将对手干翻。
    试问这种写法,哪个读者能不看得热血沸腾?
    脑中又怎么会不产生画面感?
    这种写法,很考验作者对气氛烘托的能力,以及对剧情节奏的把控能力,稍微松懈一点点,之前剧情烘托出来的气氛就会被破坏,蓄起来的势,也会突然中断。
    也是因此,很少有作者能学到神机这种写法的精髓。
    不是不懂该怎么写。
    更多的是很难做到这种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的写法。
    曹胜重生后,之前只在两本作品中,用过这种写法。
    一本是《神墓》,一本是《天地玄黄玲珑塔》。
    《神墓》是他重生后,第一次尝试快节奏的写法,而快节奏的写法,就需要对剧情的把控很强,节奏不能乱,节奏一乱,书就崩了。
    《天地玄黄玲珑塔》,也是快节奏的写法。
    一个又一个电影世界的出现,想要营造出无限流作品的紧张气氛,剧情节奏就不能慢。
    但……
    那两本书的快节奏写法,其实和神机的写法还是有所不同。
    神机的写法,剧情节奏推进其实不算快,每次干掉一个敌人之前,都会有很多铺垫剧情、很多细节描写,只在杀人的一瞬间,干净利落,算是快节奏。
    所以,曹胜在构思《国术演义》的时候,需要尝试在慢节奏的写法中,把控好剧情的节奏。
    这对他来说,有难度。
    很费神。
    为了写这本新书的大纲,他将赵汶卓发给他的那些练功视频点开了,翻来覆去,一遍又一遍地观看。
    首先看的是形意拳。
    因为形意拳能拆分出很多东西,如形意十二形。
    形意拳有十二形拳。
    如龙拳、虎拳、猴拳、马拳……等等十二种。
    还能拆分出形意五行拳,根据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形意拳演化出劈拳、钻拳、崩拳、炮拳和横拳。
    还能拆分出形意拳的三体式桩功。
    其中,每一形拳法,都有很多招式,可以写得足够写,也足够有特点。
    五行拳的五种拳法,又能写出很多东西。
    相比之下,传统功夫中的太极拳、八卦掌,就很难拆分出这么多东西。
    所以,曹胜决定新书中最先使用的就是形意拳。
    这套拳法,能让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