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北上南下(万字大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千二百万亩耕地。」
    崔恕推测着三川人口耕地情况,刘继隆听后摇头:「这始终是推测。」
    「三川地形不同,人口和耕地数量也相差甚远,有的不过几千口,有的却有几十万口。」
    「衙门的图籍,必须保证准确无误,除了每年应该汇总的图籍,每任赴任的主官也都该丈量核查。」
    「都察院的官员,也应该把丈量土地和都察各州县人口视作本职,不可懈怠。」
    他不忘提醒崔恕,崔恕也连连点头,不过点头之后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汉王,您收复三川后,我军所获钱粮甚多,但同理消耗也不浅。」
    「三川那边,按照治理朔方和秦州的经验来看,等待百姓分到土地后,肯定会因为衙门免费借粮而大量借粮,不断开垦荒田。」
    「三川百姓贫苦如何,下官没有亲眼见过,但想来与朔方丶秦州百姓差不到哪去。」
    「秦州和朔方的二十六万口百姓,从衙门手中借走了近八十万石粮食,分三年秋后偿还。」
    「三川百姓数量是秦州和朔方十倍不止,若是他们也如秦州丶朔方那般借粮,哪怕府中仓库禀实,也难以应付。」
    「下官觉得,理应在这件事上慎重,亦或者定下数额,规定每户能借多少,避免掏空府库。」
    免费借粮给百姓开垦荒地,这是历朝历代少有的政策,通常存在于朝廷开创之初,正值百废待兴之际。
    例如汉初丶唐初和后来的明初都是如此操作,不仅免费借粮,还借出农具甚至耕牛。
    这是恢复生产最快的办法和政策,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统治者都将百姓视作「人」。
    有的朝廷开国之初不仅不借粮给百姓开荒,还要想方设法从百姓手中拿取粮食。
    如刘继隆这种,大规模的免费借出粮食丶农具和耕牛,甚至还派地方衙门出钱出粮,让百姓出力来为百姓自己修缮屋舍的,简直是凤毛麟角。
    面对崔恕的这番话,刘继隆也颔首先认可,接着才提出意见。
    「你说的不无道理,不过三川之地自朝廷与南蛮开战后,百姓便过得尤为疾苦,许多土地抛荒严重,复垦并不困难。」
    「借粮之事,可令三川各州县衙门派出官吏,与百姓圈定开垦土地,视土地情况来定下借粮多少,多久偿还。」
    对于已经开垦过而抛荒的土地,这种土地的复垦并不困难,只需要耗费几个月的心力,把杂草解决,重新松土就能恢复生产。
    相比较直接开垦野地还需要等三年才能达到普通耕地的产量来说,复垦荒地,无疑省下了太多时间。
    「汉王英明……」
    崔恕适当拍了拍马屁,刘继隆也没有说什麽,只是吩咐道:
    「若以三川旧籍来算,都护府治下人口近四百六十万口,耕地三千七百馀万亩。」
    「如今降低了税率,但三川土地比陇右更为高产,亩产二三百斤实属常态,所徵收的田赋也绝不会少。」
    「此并不足以高兴,且需记住是天下动荡,无奈盘剥之举。」
    「若是能保障太平,实不该收取如此高的赋税。」
    三成五的税率,确实能将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架不住货比货。
    此刻的大唐明面税率在一成半,收到百姓头上却在四成多,甚至少数地方能达到五成。
    陇右三成五的税率,虽说负担也足够重,但比起大唐来说就不算什麽了。
    思绪间,刘继隆带着崔恕往狄道城赶去,但他今日并不着急前往衙门,而是在各坊转了转。
    不少人认出了他,张了张嘴,欲言又止后还是没能说出什麽,只是躬身作揖。
    对此,刘继隆心知肚明,情绪略微低沉起来。
    近一年的战事,不少父母失去了孩子,不少妻子失去了丈夫。
    打仗确实没有什麽值得骄傲的,但于刘继隆而言,他更清楚不打仗的后果是什麽。
    他若是软弱了,那这天下便会陷入历史的循环。
    五代的乱象仍将出现,那是人吃人的乱象,比之现在更为混乱。
    提前结束这样的局面,才是对百姓最大的负责。
    用几年的战乱,换二百三百年的太平,用几万人的性命换几百上千万人的性命,这是刘继隆该做的事情。
    「回去吧。」
    刘继隆开口提醒,随后带着崔恕返回了都护府衙门。
    在他面对陇右百姓那复杂情绪的同时,距离他千里之外的李漼却因为黠戛斯的助兵,加上王仙芝与庞勋被平定的消息而飘飘然了起来。
    咸宁宫内,数百伶人乐师正在表演,靡靡之音远传甚广。
    南衙的徐商丶路岩丶于琮及北司的亓元实丶齐元简丶西门季玄和杨玄阶等七人分坐殿上,各有心思。
    比较他们,李漼却真真切切的在享受眼前。
    不仅面前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