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549章定量魔药学(上)
原本潦草的「日记式提问」夏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行力透纸背的炭笔字迹。
像是埃尔文在无数个夜晚的纠结后,终于抓住了那道「真理的微光」:
「万物之性,皆可析分;魔药之变,循迹可循。」
短短十四个字,便是埃尔文为这套魔药体系奠定的最根本世界观紧接着,他又首次提出了魔素的假说,用魔素这个概念来指代构成魔药材料的基本单位。
埃尔文认为,火焰草燃烧便是因为「炎魔素」,冰晶花冻结就是因为「冰魔素」。
这是第一次有人将魔药材料具象化为可分析的基本单位。
为了验证这个假说,埃尔文进行了他能想到的最「粗糙」却最直接的实验。
笔记中详细记录了实验过程:他将火焰草粉末与冰晶花花瓣混合,观察到两者同时失去魔力。
他在这段记录旁画了两个交叉的箭头,一个标着「炎」,一个标着「冰」。
箭头交汇处写看「中和」二字。
又在下方补充了另一种可能:「若炎多冰少,则馀温;冰多炎少,则余寒。
魔素相交,或中和,或湮灭,或结合,皆有迹可寻。」
这个验证十分粗暴,但却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最后,埃尔文提出了一个关键的理论,也是重要的后续研究方向:
只要找到方法测量每种魔药材料中蕴含的魔素「量」,就能像做菜一样精确调配魔药或许这些结论看上去内容很少,非常粗糙以及漏洞百出:
没有精确的定义,没有严谨的推导,甚至连实验数据都带着主观臆断。
但所有人都无法忽视一个事实:这一切,在埃尔文之前,从未有人提出过。
他完成的不是「从1到100」的完善,而是「从0到1」的突破。
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第一支火把,或许火光微弱,却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埃尔文对这套体系做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无人知晓,从无到有,从零开始,研究到这一步,埃尔文花费了多少时间与精力,又经历了什麽。
他像一个孤独的拓荒者,在无人理解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可遗憾的是,埃尔文的研究,终究停在了关键的地方。
笔记上他的字迹夏然而止。
如今回头再看埃尔文的研究,不难发现其中还存在根本性的局限,是极其粗糙且不能运用于实际的内容,只能算是一个猜想。
首先,埃尔文缺乏精确的测量工具和概念。
他知道魔素有「多少」之分,但无法定义「多少」的具体单位。
他的笔记里充满了「少许」丶「大量」丶「强烈反应」等模糊词汇。
这对于一个严谨的体系来说,是完全不合格的。
其次,他无法将混合的魔素分离开,因此无法制备「标准试剂」。
比如埃尔文面对一株同时蕴含【毒】和【生】魔素的蛇牙草时,无法单独测量其中一种的含量。
最后,他依然认为「魔化」是必要步骤,他的思路是用其他方法代替法师的个人魔化,但屡屡失败。
埃尔文绘制了宏伟的蓝图,指出了前进的方向,并证明了道路的存在与可行性,但他本人并没能走出多远。
就这一部分而言,这卷笔记的总结可以为:是一本充满天才设想丶混乱实验数据和失败记录的笔记。
总之,在埃尔文大概率郁郁不得志的逝去之后,这卷承载着他毕生心血的笔记,也如同它的主人一样,被遗忘在了无人的角落与岁月当中。
幸亏这个世界的书籍价值极高。
这卷记录着埃尔文猜想的笔记,虽因内容「超前」而不被理解,却因「羊皮纸材质」与「文字载体」的属性,得以在岁月中幸存。
就像是一个极为精致的包装盒,你并不知道拿它能做什麽用,但就是下意识地保管,而不是丢到垃圾堆中。
没人知道这卷笔记在埃尔文逝去后,曾流转过多少人之手。
最终,它辗转落入了一个还算显赫的法师家族手中。
家族里负责审阅古籍的法师,漫不经心地翻开笔记。
扫过那些日记式的字样与妄想式的想法,只当是某个籍籍无名的法师学徒,因不甘于天赋平庸而写下的幻想吃语。
他随手将笔记丢进书库深处,与其他「无用的古籍」一同封存。
直到里奥出现。
里奥是这个家族一个不起眼的旁系族人,甚至算不上真正的「族人」。
他的祖父是家族某位嫡系的家仆,因偶然立下功劳,才被允许冠上家族的姓氏。
在这个看重血脉与天赋的家族里,里奥从出生起就注定了边缘的命运。
当家族法师测试出他的「法师天赋极其平庸」后,就只教了些基础的魔植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