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澶渊之盟与泰山封禅(北宋历史)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常言道“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何况还是皇帝本身怂,所带来的后果可比将怂严重。
    李念道:“赵恒登上北城城楼后,宋军将士见皇帝到前线,士气大振。史载:‘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孰不知若非寇准等人,赵恒早跑了!”
    冯劫这次为赵恒说了句好话,笑道:“这赵恒能有勇气去往北城,登上城楼,已是难得,不必太苛求。”
    确实,赵恒没撂挑子跑路就比大书法家强多了,尽管赵恒也怂,但至少还有面对辽人,和辽人一战的勇气。
    李念道:“这一战,辽军出动大军,但辽军的攻势并不顺,跟辽人原本的战略设想完全不一样。他们此番出动大军实有吞并北宋之意,即使不能吞并,也要把北宋打痛,拿到比之前伐宋更大的好处。”
    “可现在被宋军给拼命挡住,他们的战略构想已然完不成,损兵不说,连辽军主将也在澶州前线被宋军以床弩射杀,士气大挫。且辽军在此次伐宋过程中还犯了一个大错,赵光义在高粱河之战时也犯过这个错。”
    王翦、王贲、蒙恬只稍稍一想,便明白了李念说的是什么错:辽军太过深入宋地,让自己陷入了危险境地。
    赵光义当初亲征时也犯过这毛病,带领宋军一路打到幽州,太过深入而又久攻不下幽州,结果让幽州反而变成了困住宋军的围城。
    这等征国之战,要么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将敌国灭亡,要么速推,以推古拉朽之势将敌国防线击毁。
    稳扎稳打虽推进慢,可胜在稳妥,但缺点是成本很高,敌国有时间做出调整应对,会变成双方比拼国力。
    而速推讲究的是趁敌国还没做好准备,快速机动,击溃敌国防线,将敌国灭亡,速胜利于节省成本。
    可速胜的缺点是攻势必须顺利,不能被挡住,一旦被敌国发现,还给挡住,将变得十分危险,因为速推要快速深入敌国疆土,才能完成战略计划。
    一旦被挡住,由于太深入,战线拉得过长,很容易被敌国军队包围,且粮草供应也会出现问题。
    王贲笑道:“辽人此番伐宋,应有快速行军灭亡宋朝之意,可被宋军阻住,辽军便反陷入被动!”
    蒙恬也笑道:“这是辽人未将宋人放在眼中,认为其等大军必能以推古拉朽之势横扫宋军,拿下北宋。”
    现在轮到辽军难受了,他们的攻势被宋军挡住,没法继续往前进。
    他们想退兵,又担心在退兵时被宋军追杀,一旦处理不好,退兵就会变成大溃败,到时甚至可能演变成宋军乘胜北伐,灭了他们辽国。
    不进不退也不成,因为他们需要粮草军械,可他们入宋地太深,粮道要是被宋军截断,整支大军都可能覆灭。
    而与辽军相反,宋军作为守御的一方,当地是宋军的地盘,粮草补给比辽军方便得多,宋军甚至不需要和辽军硬拼,只要能拖住辽军,让辽军既不能进也不能退,辽军自己就会崩溃。
    王翦道:“此乃宋军战机,宋军若能掌握,当有机会重创辽军,收复那燕云十六州,乃至覆辽也有可能。”
    即使一时覆灭不了辽国,但将辽军重创,夺回燕云十六州还是很有可能。
    很可惜,宋军没有把握住辽军给他们创造出的战机。
    李念笑道:“寇准也判断出形势对宋有利,这是宋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机会。寇准向赵恒进言,要求辽人称臣,并归还幽云之地,否则与辽人决一死战。”
    “而在辽军方面,辽圣宗耶律隆绪与其母萧太后也发现了他们处境很危险,原本不想求和的这对母子,此刻急于向宋求和。”
    始皇等人已经知晓这一战接下来的发展,王绾道:“然后,寇准的进言被赵恒无视,赵恒与辽人谈成了和约?大好形势被赵恒就此断送。
    这都啥人,没一点战略眼光和战略眼见,敌军主动创造好了机会,也不知把握,幸亏这赵恒不是他们的陛下!
    李念道:“赵恒认为宋军和辽军交战互有胜负,不敢冒险和辽军继续打,只希望辽军赶紧撤。”
    蒙恬摇头道:“根本不需和辽军拼命相战,只需拖住辽军,不使之进,也不使之退,辽军自会溃败。”
    明明都不需要激烈交战,只需要做好守御牵制,防止辽军溃亡前的激烈反扑就成,可这点风险,赵恒也不舍得去冒,活该取不回燕云十六州。
    这情况要是被其父赵光义看到,估计会恨不得掐死赵恒,他当年两次伐辽没遇上这种机会,现在赵恒有,却被这狗东西放弃了。
    李念笑道:“但赵恒就是不想打了,想与辽人议和,甚至他没将自己摆在胜者的位置。明明宋军在战场上形势大好,占了上风,可在赵恒的议和中像败给了辽人。”
    “赵恒否决了寇准所提出的让辽人称臣,归还幽云之地的要求,反而在派使者曹利用前去与辽人议和时,对曹利用道:“百万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