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逃兵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宋州城外,起义军中军大帐。
    黄巢负手而立,望着帐外雨后的天空,说道:“我们三成的攻城器械落在了宋州城下,官军又在清理护城河,十天之内,我们很难再大规模攻城。”
    一旁黄巢的弟弟黄邺道:“据斥候来报,平卢节度使宋威已经带兵来援,再等十日,我们未必能攻下宋州城,反倒是会被官军围剿。不去撤兵另去他处。”
    黄巢若有所思,问道:“去哪里好?”
    “这……”黄邺一时间无法回答。
    不止黄邺,黄巢自己也不知道该去哪里。
    山东、河南、河北一带,他们能抢的都抢了一遍,剩下的全是硬骨头,也就宣武军看起来好欺负一点。
    “依我看来,宋州还是得打。”黄巢的另一个弟弟黄揆起身说话,“我们围城一月有余,耗费了大量精力,消耗了许多物资,上千义军弟兄丧命于此,现在我们想走,底下的义军弟兄恐怕也不愿意走。”
    先锋将孟楷接道:“某也觉得不能放弃攻打宋州城,若能大胜拿下宋州,天下震荡,起义军的声势会更加浩大,若是失败,那时再走也不迟。”
    这三人开了头,其他起义军将领也纷纷表达意见,总结下来,就是小部分人想走,大部分觉得要继续打。
    只有朱温一直没有说话。
    黄巢待其他人说完,随口问朱温道:“朱三郎以为如何?”
    朱温想了想,道:“宋州的高官富贾,都在宋州城里。”
    黄巢点点头,立时下了决心。
    宋州城必须接着打!
    黄巢回身坐到帅椅上,问道:“我们的军粮还够吃多久?”
    黄邺回道:“已经派人去宋州城外周边征粮,坚持一月不难。”
    黄邺嘴上说的是征粮,其实就是抢掠。
    起义军自起义以来,一直流窜作战,并没有固定的大本营,因此也就没有固定的物资供给,所吃所用,都是走到哪儿抢到哪儿。
    黄巢对这些事一清二楚,也知道这和他当初起义的初衷有些违背。
    毕竟,他起义的原因虽然更多的是恨,但也带有三分义。
    不过走到现在,恨也好,义也罢,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虽然是起义军的头领,但起义军也变相裹挟了他,他已经身不由己。
    黄巢接着问道:“宋威不日便到,诸位可有应对之策?”
    黄揆率先回道:“宋威向来轻视起义军,加之我们去年为他所败,他一定十分骄傲自满。兵法云,骄兵必败,我们只要在野外迎敌,诈败设伏,必能得胜。”
    孟楷道:“某附议。”
    黄巢看向朱温。
    朱温对上黄巢的眼神,道:“职部也附议。”
    黄巢点头,道:“那就这么办。”
    ……
    宋州城里。
    李安被任命为伍长,按军制,五人为一伍,李安手底下应该有四个小兵。
    不过,前任伍长投敌时,顺走了两个,还有一个害怕被牵连,自己逃跑了。
    因此,李安这一伍,只剩下一个小兵。
    此时,李安正和唯一剩下的小兵相对而坐。
    李安看了看小兵的毡装(类似于包袱,包袱上写有个人信息),又回头打量了小兵一眼,见他年龄和自己相仿,大头方脸,身材高大,语气略带惊讶的道:“你叫杨师厚,颍州人士?”
    “是。”杨师厚连忙点头,眼神里闪过一丝惊慌。
    李安敏锐的扑捉到了杨师厚的情绪,脑海里回忆起关于杨师厚的历史记载,在心里暗暗分析。
    历史记载里,并没有说杨师厚有早期从军宣武军的履历,他一出场,就是李罕之的部下,之后跟随李罕之先后加入黄巢、诸葛爽、李克用等势力集团,最后抽身,投奔了朱温。
    李安前世读这段历史时,就很好奇,宣武军治下的颍州杨师厚,为何早早跟了陈州的李罕之。
    现在,他有点眉目了。
    杨师厚极有可能就是这段时间逃跑,遇到了李罕之。
    于是,李安大胆猜测道:“你今晚想逃,是吗?”
    杨师厚吓了一跳,连忙摇头,道:“没,没有。”
    李安冷冷道:“按军令,逃兵斩!你若不实话实说,我只能上报。”
    杨师厚一怔,想了想,大胆道:“左伍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不逃,上官也会疑心我和前伍长勾结,甚至会怀疑我要和乱军里应外合,为了活命,我只能逃。”
    李安道:“那你为什么昨夜不逃?”
    杨师厚道:“前伍长邓季筠是宋州人,我是颍州人,我和他平素有嫌隙,交流也不多,我是今日才知道他投敌了,若我昨夜知道,昨夜便逃了。”
    “邓季筠。”李安喃喃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思索了会儿,才转回正题,道:“你的话我信,若你是怕被牵连才想逃,我能保证你安然无恙。”
    杨师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