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草民送殿下一顶白帽子!(求收藏,追读!)

章节报错(免登陆)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庭院之中。
    随着一声叫苦之声,一时之间陷入了诡异的寂静。
    汉王妃被自家王爷的一句话,给搞得愣在了当场,犹如活见鬼一般,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没听错吧?
    眼前的人真的是自家的王爷吗?
    那个尸山血海、驰骋疆场,不畏生死,不论受多重的伤都未曾皱过半分眉头,自己崇拜的王爷吗?
    如今从他口中听见了‘苦’字?
    朱高煦看着愣在当场的王妃,伸手轻轻的拍了拍她的肩膀,低语道:
    “我本将心照明月,何奈明月照沟渠。”
    “生在帝王将侯家,真话都没人信。”
    “还会被无端揣摩出无数个意思。”
    愣神中的汉王妃思绪被拉了回来,抬起头盯着自家王爷看了许久,问道:
    “王爷!如今真的对那个位子没有念想了吗?”
    哪里还有什么念想?
    还要再说几遍?
    就不说老大,如今已贵为太子。
    想当初,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之变的决心之前。
    也是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
    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觉得十分吉祥。
    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
    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
    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之前对于这些事情,他嗤之以鼻。
    觉得那不过是老头子为造反,编造的一個由头罢了。
    可如今细品局势,同老头子的做法。
    无不一一印证,那个位置与他渐行渐远,以及朱棣想要传位于朱瞻基的的决定。
    见其不说话,汉王妃继续道:
    “倘若真的对那个位置没想法。”
    “这些年王爷为大明尽心尽力,也算问心无愧了。”
    “咱就好好休息休息,不管朝堂之上的糟心事,别沾,别接。”
    “任他们去揣摩,去闹,去算计,咱自稳坐钓鱼台,以不变应万变。”
    “把我们态度拿出来。”
    “看谁能够说出什么,想出什么来。”
    “之后以待时机,脱离漩涡。”
    “这算是应对如今困局最好的办法。”
    “王爷觉得呢?”
    为今之计。
    此法,不失为上策。
    沉默片刻的朱高煦正要回答之时。
    一名侍卫快步从门外一路小跑进来。
    见此情形,两人脸上皆是露出一丝不悦之意,道:
    “何事?”
    进来之人,感受到自家主子不悦神情,赶忙禀报道:
    “启禀王爷。”
    “门外有人求见,自称是您的故人。”
    咱的故人?
    朱高煦下意识皱了皱眉头,不禁露出一丝狐疑之色。
    要知道自从老头在传出那些谣言之后,京城之中的大臣们,几乎都是对他避之不及。
    都怕惹祸上身,招惹皇帝的猜忌。
    就这个时候还有人敢来见他?
    谁头这么铁?
    胆子这么大?
    不怕死啊?
    “将人带进来吧。”
    “诺!”
    侍卫不敢有丝毫犹豫,赶忙应道。
    片刻之后,只见一名身着青衫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看着眼前人,朱高煦疑惑之意更甚。
    这人谁啊?
    饶是他绞尽脑汁,回忆半天。
    也未曾在脑海之中找到与眼前之人有半点相熟记忆,转而怒喝道:
    “你是究竟是何人?”
    “居然敢打着我故人旗号前来见我。”
    “找死。”
    轰....
    此言一出。
    带领中年人进来的侍卫身形一震,噌的一声拔出腰间的佩刀,一个欺身来到其近前,直接把大刀架到了中年人脖子上,大有自家主子一声令下,就让眼前之人人头落地、血溅当场之势。
    中年人撇了一眼搭在脖子上冰冷的刀锋,没有半点惶恐之意,转而露出了淡淡笑意,拱手行礼道:
    “王爷,稍安勿躁,我对您没有恶意。”
    “但也确实不是您的故人。”
    “此行打着故人旗号,是想送王爷您一件礼物。”
    “怕王爷不愿意见我,所以才出此下策,还望王爷勿怪。”
    来给他送礼的?
    什么意思?
    难道是有什么事要求他办?
    办事不应该都去找太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