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草原,轻声说,“而且告诉他们,这次我们不收技术服务费。只要求一件事:让每个参与者都知道,这是他们的数据,他们的权利,他们的未来。”
当晚,他在日记本上写道:
>曾以为改变世界需要惊天动地的技术突破。
>后来才发现,最深刻的革命,往往始于一次诚实的记录。
>一个女人在暴雨中护住手机,
>一个孩子把开花的油菜拍成视频,
>一位老人把账本交给陌生人,
>这些微小的选择汇聚起来,就成了不可阻挡的洪流。
>
>我们常问科技能为农业做什么。
>或许真正的问题应该是:
>农业,能教会科技什么?
>
>答案也许是??
>耐心,敬畏,以及,在荒芜中坚持播种的信念。
三个月后,首届“全球农民数据权益峰会”在杭州召开。会场没有红毯与香槟,取而代之的是十八万张来自世界各地的农田照片拼成的巨大背景墙。每一张都附有一段语音留言。
阿米娜没能到场,但她录制的发言成为压轴环节:
“我不知道什么叫大数据,我只知道,从前我怕下雨,因为会冲走庄稼;现在我也怕下雨,因为怕淋坏手机。可我还是愿意冒这个险??因为终于有人愿意听我说话,听我说这块地的故事。”
掌声雷动中,林泽宇走上台,身后大屏缓缓浮现一行字:
**“你耕作的土地,不该是一片沉默的孤岛。”**
他深吸一口气,开口道:
“三年前,我们问自己,能不能让农民靠数据吃饭。今天,我想改一个问题:能不能让这个世界,学会倾听土地的声音?”
台下,王薇悄悄抹去眼角的泪。她知道,这场旅程远未结束。欧盟的新草案仍在暗中推进,某些国际组织已开始质疑“数据分红”是否构成变相补贴,部分国家甚至以“信息安全”为由禁止农户向境外平台传输信息。
但她更清楚,有些东西已经永远改变了。
就像此刻,在肯尼亚的星空下,一个小女孩正借着太阳能灯的光亮,在父亲的指导下第一次使用AgriMind拍照上传。而在浙江衢州,那个曾问“爷爷的数据能不能传给我”的男孩,正用稚嫩的笔触在作业本上画出一座“未来农场”:田埂间穿梭着无人机,仓库顶上铺满光伏板,中央矗立一块大屏幕,滚动播放着来自非洲、南美、东南亚的实时农情数据。
画纸右下角,他歪歪扭扭地写着一句话:
“等我长大,要去帮更多人,让他们也能被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