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章 局势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题,想要趁此机会好好提升一下的。当然,彼此也都明白,未来的某一天,大家肯定是要兵戎相见的。官军有他们的任务,叛军也要找到他们的出路,他们是不可能一直躲在安顺城中不出来的。
    王大丫还在情报中提到了周勃他们目前的处境。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刘千斤似乎有意拉周勃入伙,而且表现出了相当的诚意,甚至允许周勃可以带着两名护卫,走出客栈去自由的走走看看。刘千斤或许是想要让周勃更深入地了解一下义军的情况,希望能打动他,转投自己麾下的。张恪倒是对此笑了笑,他自然是不会担心周勃会叛变的。但这件事情倒是说明了刘千斤这个人,还是非常有想法的。
    将心比心,若张恪站在刘千斤的角度,只怕对于周勃也会有种见猎心喜,奇货可居之感的。若能收服周勃,一来,周勃本身的理政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比起他们这些人,那水平高的可不是一星半点的;二来,若是连这样的朝廷高官,都能“弃暗投明”,那义军在革命的正当性上,显然是要提升好几级的;三来,周家这么大的影响力,门生故旧遍天下,若周勃肯帮他,必然可以招揽到更多的人,投入到自己的阵营中的,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中有许多都是义军缺乏的“人才”啊!
    刘千斤显然也清楚,义军想要发展,只靠打打杀杀是走不了多远的。他们可以用计谋、用武力打下那些城池,但还得要想办法将其治理好,让它们真正成为自己的地盘。若只是打而不治,那样子又有什么意义了?早晚又会丢掉的。而像治理民政这样具体的事务,显然是需要专业人士的,而周勃恰恰正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张恪认为刘千斤很有想法,便是因此而来的,至少这人是有点眼力劲儿的。倒是不好说,这事儿是好是坏的。叛军首领不是一个妄为好杀之辈,而是懂得审时度势之人,不去无端制造杀戮,这个可以算是好事的;但站在朝廷的角度看来,叛军领袖很有想法,或者说拥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那其实意味着他是比较不好对付的。对于那种只知道打打杀杀的,说到底不过就是些匪类,只不过是一时之患。比较危险的,其实是那种具有长线思维、有大局观的人,他们往往会给朝廷造成更深层次的威胁。
    刘千斤能够意识到周勃的价值,这件事情对于张恪来说,还是要高兴多一些的,最起码周勃等人的安全将因此得到一定的保障。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他们毕竟是一个新生的叛乱政权,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很难保证他们一直都能保持理性,若是做出点什么出格的事情,其实也并不意外的。张恪并不喜欢这种失去主动权的情况,把自己人的安全寄望于对手,怎么想都是极不靠谱的事情。而让王大丫想办法潜进城里,便是他主动出击的一次尝试。要改变局势,首先便必须要掌握更多的情报,毕竟周勃他们如今身在敌窝,不可盲目的行动,以免适得其反,反而给他们造成危害。
    王大丫每天半夜会通过鹰将送出情报,张恪每天便盯着这些东西看,不断的分析,试图从中找到破局的可能。就在张恪绞尽脑汁地想着破敌之策,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有两拨人马,分别从安顺城的西北方向和东边不断的接近过来。
    从东边过来的是李如松,他亲自带人去督运粮草回来了。由于叛军如今已经集中在了安顺城中了,李如松也得以顺利的建立好了一条后勤补给线,并携带着大批粮草返回了大本营。而从西北方向过来的,则是叛军的家眷。之前,叛军兵发安顺,但把近十万家人留在了后方。顺利地拿下安顺城后,便立刻派人回去将他们接过来了。
    朝廷的斥候,先一步侦察到了这个信息,并上报给了张恪。张恪立即便意识到了这些人的价值,他决定拿住他们。这些人几乎都是老弱妇孺,除了几千名被派去接人的叛军外,便没有更多的即战力了。因此当朝廷军队出现时,并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迅速的就将他们控制住了。这些叛军家眷的状态看起来也并不太好,一个个面黄肌瘦、精神萎靡,显然这一路走来,吃了不少苦头。也是因此,当他们被官军拦下来后,甚至连反抗的力气都已经丧失了。顺利的拿下叛军家眷后,张恪立即便以朝廷钦差的名义亲自写了封信,送进了安顺城。围绕着这十万叛军家眷,双方展开了新一轮的交锋。一直相对平缓的局势,也开始产生变化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