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安顺城外。
当挖井小队,毫无悬念的又挖好了一口井,随着那水不断的冒出来,周边聚集而来的流民见状,纷纷惊呼出声。而后,大家纷纷把目光望向静静地站在一旁的杜若,眼神中既有热切又有敬畏。短短的半天时间,挖井小队便接连挖了三口井,而无一例外的,这三口井全部都出水了。
挖井小队的人,虽然对这种事儿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再次见到大家惊愕的表情时,还是忍不住的心中暗爽的。而对周边围观的流民来说,这一幕还依然在震撼着他们,并颠覆着他们常识和认知。话说,自大旱以来,谁不知道挖井取水的。可是,无论是挖新井,还是将旧的井不断挖深下去,最终那些井大多数都不可避免的慢慢的枯竭了。剩下小部分还有水冒出来的,那都算是老天开眼的。这其中也不乏经验丰富的打井师傅,努力的想为大家找到新的水源,可最终,哪怕是再有耐心的打井人,也只能无奈的放弃了尝试。没有了水,大家便只能选择远走他乡,成为了流民。想到这些,那真的是一把辛酸泪啊!
可是今天,眼前的这个小姑娘,他们亲眼所见,她只是在周遭那么随意地走来走去,又那么随意的拿手一指,然后那些人便那么往下一挖,这水便“咕咕咕”的往外冒出来了,这看起来它怎么就那么容易呢?这姑娘究竟是有着怎样的神通呢?于是,便有人忍不住的壮着胆子上前打听。
“水神娘娘?咦,不久之前,我好像在哪听说过这个名号呢!”
“是啊是啊,我也听说过。原来就是她吗?可是看着,只不过是个小姑娘啊!”
“啐,休得无礼,这位可是有大神通的,否则怎么找起水来,一找一个准的?”
“呃,我岂敢无礼的,只是这事儿……太过神奇了啊!”
在大家的议论纷纷中,杜若又带着打井队继续去找寻下一个打井的地方了。对于周边人的惊奇和议论,她们都已经习惯了,也控制不了。杜若对于那些人叫她“水神娘娘”的事情,说不上喜欢,但以她的性格,显然也不会去刻意的反驳什么的。总之,张恪说这件事是好事儿,而且帮他们找水,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她也很开心的,那便继续去做吧!反正在她自己而言,这事儿是很简单的。在这期间,也有一些人会跑过来问,究竟该怎么样找水?对此,杜若并没有藏私,将自己的做法,倾囊相授,可惜没有人能学会。一开始她还以为是自己的表达有什么问题,于是便问他们:“你们都听懂了吗?”
“听懂了,听懂了,可……可是我们还是不会。”
杜若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她便去问张恪:“为什么他们都说听懂我说的话了,但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学会呢?”
对此,张恪也只能尽量解释道:“其实知道一件事,跟做一件事,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说,你看一本书,书上的每一个字你都认识,但它究竟说了什么,你就不一定懂的了。这个……能理解。”
杜若闻言,皱了皱眉,似懂非懂。张恪见状,也只能叹了口气,这事儿还真不好解释清楚的。就好比对于学霸很简单的东西,但对学渣来说,他就是怎么都弄不懂,这事儿它就是没法讲什么道理的。想当年,张恪也曾仔细研读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人家唐僧都把它翻译过来了,字儿呢,他倒是都认识,可就是没有办法领会其真意,更谈不上领悟心得了。奈何奈何啊,这也只能证明了,他确实是与佛无缘吧。
杜若此后,倒是不再纠结于这种事儿了,之后若是有人问,她还是一样教,至于他们学不学得会,那便不去管了。不过,在此过程中,杜若“水神娘娘”的名号,倒是在流民中越发的传开了。百姓们苦于干旱许久了,其实还是很需要某种精神或者心灵上的寄托的。张恪虽然明知这事儿的缘由,但基于现实状况的考虑,却没有去对这种事情进行任何纠正。而事实也证明,让杜若建立起这样的“人设”,还是很有好处的。
虽然,将军中的粮食拿出来分享给这些流民了,但老实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这样做必然就导致了军中的粮草一下子就处于“告急”的状态了。李如松倒是第一时间便亲身去往后方催促、督运粮草了,但这得需要一些时间的。再者,城外的流民可有好几万了,这人数可是他们这支军队的数倍之多。哪怕李如松加急运来粮草,那也一定是入不敷出的。如果坚持要救济这些流民,那就必须再向朝廷去申请运来更多的粮草。这个事儿,张恪已经让人去办了,但同样需要一些时间。而在这之前,就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军队中还好说,虽然对于上官要把自己的口粮分给流民一事,肯定是会有所不满的。但基本上,只要把情况好好的跟他们说清楚了,大家应该还是能够忍耐一下的。而且对于张恪、李如松这两位领导,大家还是比较服气和信赖的,这和当初他们一起出征过北境也有极大的关系。这一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