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biquge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人朝西南,安顺城外。
朝廷终于把火器送到了。张恪第一时间便让李如松对其予以秘密的封存。这是他们的秘密武器,要在适当的时机才会拿出来用。李如松及其手下早在当初抗狼援虎时,便已经清楚火器的使用方法了,所以也并不需要再做什么练习,所以他们才决定暂时将这些火器藏起来。
王大丫如今已经没有每日放消息出来。一来,目前局势平稳,并没有什么重要消息要传递;二来,鹰将太过频繁地飞越于城池上空,也有暴露的风险,若无必要那还是要减少这样做,比较稳妥一点的。
朝廷的军队没有主动攻城,因为那显然并不明智,徒增伤亡。他们更希望叛军主动出城,而且他们判断叛军是必须出城的,只不过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当初萧宏为应对可能的兵祸,于城中囤积了大量的物资,并采取了各种措施,严控物资的供应。但这些物资的数量究竟还有多少,如今只有叛军的高层才知道的。不过,毕竟整个地区干旱了两年多,哪怕萧宏未雨绸缪,也不见得能囤到多少物资的。从这个角度想,决战的时间应该不远了。
自从拿下安顺城后,叛军通过互换人员,将自己的十万家小接了进去。不过,叛军显然也不傻,后面陆陆续续的,他们又将城中十多万被其视为“累赘”的老弱病残给放出了城。这一波去芜存菁的操作,虽然玩得很溜,却也从侧面说明了,城中的物资应该还是比较紧张的。因为若是物资充裕的话,把这些人留在手上做人质,难道不香吗?义军是要和朝廷抢人、抢心、抢地盘的,哪有平白放人走的道理的。
安顺城,城主府。李原李胡子,带着几名手下跨过了大门,直奔刘通刘千斤的居所。自顺利拿下安顺城,有了场地、武器,也有了相对充裕的时间后,义军方面便于城中,加紧了对手下兵士的操练,以期迅速的提高战力。而具体负责操练事宜的,便是李原。
在义军的三大领袖中,李原算得上是相对低调一点的。事实上,刘通和石龙在灾情之前,就已经各自于西南地区都闯下了不小的名声了。也是因此,大灾后,便有许多人慕名过来投靠他们了。一开始的时候,其实谁也想不到这场灾难会持续这么长的时间,波及范围这么广,影响到那么多人的人生。
刘通作为一方豪杰、喜交各方人物,初时也只是本着简单的助人为乐的心情,收容前来投靠的朋友的。哪知道,灾情一直持续,仿佛没有终点一样,也因此来投靠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虽然刘通有些积蓄,但也经不住这么多人的花用啊,尤其是粮食,在灾情之下,更是有钱都没地儿买去。可是,困难归困难,刘通本就是个仗义疏财的性子,更做不出驱赶朋友的事情的。这种情况下,赶他们走,那就是逼人沦为流民,甚至逼人去死,刘通狠不下心来。
然而,若不赶人走,这一大帮人又该如何养活呢?再这么下去,粮仓马上就要见底了。就在这个时候,李原找上门来了。据李原自己所言,他们家族世代居于靠近西域一带,是那里数得着的大地主,家里面别的没有,粮食倒是有不少的。他听说了刘通的壮举后,感佩于其义薄云天的壮举,因而决定出手相助。
刘通虽然觉得这个事儿,有点奇怪,可是没办法啊,再这么干耗下去,这一大帮人便要喝西北风,活活饿死了。于是,刘通便从了李原所言,带着人往西转移,来到了其所在的,靠近西域,一个叫做房县的地方。在房县,果如李原所说,他还真的在这里囤积了大量的粮食。这不禁让刘通喜出望外,对李原大为感激。
之后,越来越多的流民被吸引,来到了房县。初时,他们也是来者不拒,可是随着房县收容灾民的消息越发的传开后,引得各地的百姓纷至沓来,包括石龙所带领的一大拨人也来到了这里。短短一个月,这里便陆陆续续的涌进了五六万人。这个时候,刘通等人便又开始发愁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短短的时间里,就有这么多人闻讯而来,这事儿多多少少有些反常。可是,来都来了,难道要赶走他们?可若是不想办法,这些人要怎么活下去呢?李胡子的那些存粮,可撑不了太久的。
就在此时,李原向刘通、石龙提议:揭竿而起,再造乾坤。这无疑是个非常大胆的想法的,刘通一开始的时候,甚至是下意识的拒绝了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形势的发展,这个想法就那样慢慢的在其心中生根发芽了。当那种令人无法抗拒的野望出现后,便再也无法遏止其疯狂的生长了。最终,在李原的“殷殷求肯”之下,刘通终于还是耐不住地振臂一呼,高举义旗,聚众而反了。
大旱经年,最不缺的便是生活艰难、走投无路的底层民众。当刘通起义的消息传开后,立即便吸引了更多的流民前来投奔。为了活下去,管它什么义军还是叛军的,但凡有口吃的,你说干谁就干谁吧!随后,在刘通等人的策划下,义军相继攻占了青石、绿柳、景宁、竹